【133ヘ一5519ヘ一0062】青龙堰、白龙堰、芳溪堰,这些堰坝都是有坝引水,筑坝技术基本因地制宜,松阳地处深山,竹木到处都是,将毛竹分瓤剖成几缕,根部或末梢连着,编成空笼,再以溪中卵石填入笼中,构成完整的筑坝构件,竹笼装卵石,可广泛用于筑坝、围堰、护岸、护坡。古代都江堰也基本都以竹笼、木桩、卵石为主要建筑材料。浙江和松阳的不少文献都记载,松阳溪支流,在北宋时期就改为砌石干流堰坝了,而干流干砌石坝并设巨闸,则要到明万历年间。这牛背调水,不失为就地取材观测水位的民间智慧。李冰在修都江堰时,在水边上立了三个石人,以石人身体的某个部位被淹,来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。至北宋时,江河湖泊已普遍设立了“水则”碑,所谓“水则”,就是石碑竖在水涯,上刻尺度,用以测定和记录水位的变化,则,准则之意。南宋的宁波,设立“平”字水则,碑上有大大的“平”字,水淹没“平”字,即开沿江海各泄水闸放水,水位下降露出“平”字,关闭闸门。明万历年间,绍兴重修三江闸,立水则碑,上刻金木水火土五字,规定水淹某字,开闸若干孔放水。想着水则碑的事,我忽然这样想,那块牛背石,不是文物的文物,似乎也应该得到某种保护,它可是松阳先民测水的最好见证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