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也有这么多的姿势,漂荡的、游动的、流淌的、孑然的、林立的、交谈的、醒着的、熟睡的、倚着的----它们的姿态是颂扬的姿态,它们的生命一边惬意地颂扬着,一边滋滋地劳动着,它们把生长繁荣的劳动通过惬意的颂扬表现出来,它们是把劳动诗意地融化进了惬意的颂扬,它们是大地上最生动的劳动者
绿是真正的智者,它把这样巨大的难题通过一个简单的姿势就轻而易举地表现出来
有的人精于算计,凡事先考虑自己吃亏与否,对最好的朋友都不例外,甚至
我厌恶此类行径,我认为跟那样的人做朋友是种莫大的耻辱,一点儿都不值
我是宁愿忍受孤寂也不要迁就的妥协的
9、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,它让穷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
记得,由于妹妹临近放假,于是,母亲决定提前替妹妹将手风琴从学校带回家中,并安排我于当日下午五点在小镇门口接她
未曾料到,中午刚过,雨就来了
一直等着,等着,时间已近五点了,雨依旧没有停
于是,我只好穿上雨衣,带着伞,独自来到路边等候
数据代替经验成为认知来源,已经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
历史事实(特别是科学研究历史)表明,所谓经验,本质上是人们通过某些手段获得数据,例如测量
测量获得数据,然后在数据中进行筛选,进而运用归纳方法或演绎方法,在数据之间建立联系,得到科学认知或一般意义上的认知
科学的进步,某种意义上说,是获得越来越多的数据化的经验
今天,几乎除了人体自身的主观感受之外(如疼痛感),一切客观经验实际上都是通过某种方式转换成数据,从而成我们的经验来源
数据已经是我们感受和认知外部世界的最主要来源,如果不是唯一来源的话
今天数据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研究领域,在大数据时代,人人都面对数据,都受到数据影响
我们来讨论一下数据影响社会(实际上是影响人)的三条主要路径
其一,是知
上“知”是个体意义上的,但是许多人共同的“知”就具有社会意义
严格说,并不是到了大数据时代,“知”才是一个重要议题,书籍的发明、纸质和电子媒体兴起之后,都大大促进了“知”
数据时代是以网络和高速计算机以及海量存储为物质基础的,在这种新基础设施架构上,“知”变得极为方便又即时传递,每一个人的“知”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,“知”的含义也发生改变,“知”由知识转变成“知道”
使他人“知道”,已成为网络时代或数据时代的标志之一
从另一角度说,也更具本质意义,“知”必须通过人的认知主体才能实现
因此数据影响社会的这一路径,是通过外部数据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联的
“知”因为改变了个体的主观状态从而影响社会
网络和数据改变的不是这一影响机制,而是改变了影响的方式和范围
其二,是数据与社会既有部门和产业的结合
我理解,这就是互联网+的实质意义
这一影响的实现机制,本质上无异于前一情形,无论是部门或产业受到影响,都是供职于其中的个体的人因获得“知”而改变主观状态,从而实现社会的变化与转型
目前我国力推的互联网+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,正是运用这一影响机制
其三,数据与特定物理设施的直接互动从而形成新的产出能力,包括产出知识和物质产品
前一种情形已经在科学研究中产生过实例,如四定理的证明,贝尔不等式的证明,洛伦兹吸引子的发现等等
后一种情形已经初见端倪,这就是3D打印,以及方兴未艾的各类无人车辆和飞行器以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
将会有更多的数据通过与机器的互动生产出物理实体的情况出现,应该说前无古人
这种数据影响社会的机制,将人从直接的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,人的劳动,将由体力转变为主要是脑力
这种数据影响社会的方式,与前两种情形根本不同,是一种崭新的机制,它大大超出了经验,超出了认知
实际上,它完全绕过了常规的认知环节,本质上无需人的直接参与,但却可以营造出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
人类第一次面对这一新情况,在物质生产中,人不再必须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之中,而由人创造的知识替代人本身
其结果,将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人类、全新的社会,他们在那个社会里生产知识,运用共享的数据从事生产满足生存与生活所需
如果说,人类将会实现大同社会,那么,知识与数据的共享将是首要条件,而知识与机器互动创造社会财富将是一种可能而现实的途径
在暗夜的孤独,无边的寂静里,我的爱从未随阳光走到世界的另一面
当我凝视她的明眸时,我知道,世界全部在她明眸中消长变换着的光线后面
而当我回到残忍的夜晚,我知道,我的魂魄依然笼罩在她永恒的纯真里,也依然像少年之心陷落在旖旎的梦境中
十三、有麝自然香,不用大风扬:人要有大出息,就要有真本事
没有真本事真能力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,即使出人头地了,也会很快跌落,长久不了
那日吃了早餐,他仍旧急遽告别,我发端整理灶间
这时候,两个小东西闹起来了
由于女儿动了儿子的文房四宝盒,儿子拿了支笔尖厉害的铅笔朝女儿的手扎往日,还恫吓她不许报告我
人生的十字街口,曾不只一次中断
满目疮痍的我忍耐住功夫沧桑
月下笛箫,夜风临身,不幸杯酒难消愁,重来,不妨吗?谢世俗人的眼中不妨,但并非一切事都有如许的倒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