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了最危险的地段,唐、王二位先生觉得华山看也看得差不多了,体验也体验得差不多了,加之天气热、年纪大,便往回走
我不甘心半途而废,决心要到奇峰去,不到南峰,也要到西峰
为了不让他们等得太久,我快步向前赶,超过一拨又一拨向上缓缓挪动的疲惫的游人
先是穿过一片密林,乔木高耸,枝密叶碧,遮天蔽日;灌木与野草茂盛,浓绿欲流
这些蓬勃的生命,特别是其似乎在弥漫的绿,让我心舒目爽如清泉洗涤
然后,是爬上一道光秃秃的山脊
大概是因为山太高和泥土太少的缘故,此处到西峰顶草木并不多,可是仍有些许树木,生机盎然在挺立着,想必年岁不小了,却仍然精神着
牢记年年逼近尾月时,老翁会翻开泛黄得老通书,看着属些什么,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记杀诸,现此刻,因为气象渐渐变热,为了简单生存,杀年猪提早冬月
到二十五六的功夫,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记来扫屋
因为乡村长年烧柴起火,火烟残留的物资会挂在物梁上,产生所谓的尘灰,尘灰不许在教过年,献岁新局面,再破的屋也要扫屋
偶尔会陪着父亲,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土话叫青杆栎的橡树,此时橡果仍旧早就掉落
父亲往往围着树丛精挑细选,扫屋犹如也是一个崇高的典礼,结果老是抉择枝叶稀树叶密、枝型呈圆形势的树丛
选定之后,父亲兢兢业业的砍着,高高抬着,不许熏染一点点地上的尘埃
回抵家中,父亲念念有词,但听不领会说些什么,由于不敢邻近,怕被尘灰眯缝睛
三三两两伤心,三三两两忧郁
现在,再回想起父亲,脑中更多浮出的,是成长过程中的顽劣和父亲的包容
生活中的磨擦总是在父亲心平气和的开导下消解
孩童时期的顽劣,青春时期的叛逆,成长时期的迷茫,在父亲精心的呵护下一路快乐地走过
顽皮时,父亲是一潭湖水,用宽容包容成长的瑕疵;青春时,父亲似一位智者,用理解与儿女对话;求学时,父亲是一盏明灯,照亮迷茫的心路……
一生中,没见过父亲对我们姐弟几个动过武,这在当时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年代是较少见的
用心灵对话,一直是父亲教育我们姐弟几个的风格
在父亲的年代,这种教育观念算是先进的了
我们其实得益于父亲较好的家境和他后天的素养培养
咱们谁人期间的高级中学生都很艰难,二分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瓷茶缸的沸水舍不得喝,五分钱一份的煮菜舍不得吃,红薯玉蜀黍面馍就着从家拿的咸菜,干蒜瓣,大概杂面馍就着白面吃,用攒下来的钱,几个要好的同窗凑在一道订一份《青春文章摘要》或《读者群文章摘要》(现改名为《读者群》)博览;一份期刊常常几个以至几十部分看完后已被翻阅的不可格式,但期刊一旦传到本人手中,仍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欣喜,仍旧刻意的一字一句的观赏,碰到精粹局部还要抄记下来